首页 / 资格考试 / 教师资格 /

【www.begril.com--教师资格】

  本站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“《热胀冷缩》说课稿”,希望对老师们上课有所帮助!

  一、教材分析  《热胀冷缩》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。  教材共4页,由4个活动组成。   活动一: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 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。   活动二: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?  这是第一课时的内容。  活动三: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 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,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:  1.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;   2.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。  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。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、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。例如: ① 用什么容器装空气。可以用烧瓶、试管、玻璃瓶、软塑料瓶、软包装饮料盒、易拉罐……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。密封的材料有胶带纸、橡皮泥、黄泥球等。②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热水和冷水,使用烧瓶只要用手捂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。③怎样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。常用的几种方法是:

 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。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,当容器凹时,说明空气体积变小。当容器鼓时,说明空气体积变大。这种方法适于用软塑料瓶、软包装饮料盒及易拉罐。  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。教材65页的插图给学生提示: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。   探究之后,与水相比,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?这个问题是鼓励学生通过比较有新的发现。例如: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。对学生们的这类发现应给予肯定,给他们充分的机会交流、探讨,这个活动不可忽视。   活动四: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  学生在认识了液体、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: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?教材以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作为典型的观察材料。在这个活动中,要强调使用酒精灯的安全,禁止学生触摸加热后的铜球,防止烫伤。可以考虑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。   以上的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、归纳和概括,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、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,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。教材这里的结论蕴涵着两层含义:一是强调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,仅仅靠一两个事实材料就下定义是不严谨的;二是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提出了空间,省略号所涵盖的探究活动会接连不断地出现,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。  二、说目标及重难点  课时目标  1、让学生经历对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,认识气体、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。  2、通过探究,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、比较能力和对结论的概括能力。  3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。

  4、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,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,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。  教学重点 对空气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的观察,并得出相应的结论。

 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空气与水的热胀冷缩的不同之处。  三、说教学程序  1、创设情景,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 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:“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”。如果学生对学科、学习内容感兴趣,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,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 教学一开始,我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吹泡泡游戏导入,通过吹大肥皂泡是空气的增多与烧瓶吹肥皂泡是体积的膨胀的比较,让学生明确空气热胀冷缩的本质。同时提出怎样使肥皂泡更大的问题,渗透受热越多空气体积膨胀越大的概念。   2、自已动手,动手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  第斯多惠认为: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,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。在教师前面吹泡泡游戏“扶”的的基础上“放”,鼓励学生开动脑筋,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,以事实说话。在这里安排了较多的教学时间,把课堂还给学生,真正体现学生的小组自主探究。  3、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  教学到这里,学生自然会想到固体也会怎样?教学中,附带再讲一下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法。考虑到危险性,所以还是用教师演示的方法。  4、联系生活,知识运用。  “学以致用”,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转化为技能,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。在课后,我又设计了钢轨伸缩缝、夏冬季的电线等问题,让学生思考、解决,以激发学生学科学、爱科学的兴趣。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begril.com/zigekaoshi/126475/